《奇特的一生》是作者格拉宁在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去世后写的传记性质的作品,其中介绍了他的时间管理法。柳比歇夫也被誉为时间管理鼻祖。
我对时间管理法一直比较排斥,认为这限制了思维的自由,感觉只有产线上的工人才真正需要时间管理。“时间管理”这四个字似乎默认是要为高效而机械的工作服务的。
柳比歇夫对时间的管理——或者不如说是对所做事务的记录总结和计划——让我耳目一新,这不是为了高效而机械的工作服务,而是为了:

  • 生活的更好(Better Life),这个是作者在第一章最后总结的。
  •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作者发现柳比歇夫知道自己一年看了多少电影而自己却对自己一无所知时,我看到的作用,而这也是苏格拉底的警示格言,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任务,时间记录总结正好能客观反映自己,包括喜好。
  • 为自己工作(Work for yourself),这是我读到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章节之后想到的。与流水线上的高效机械工作不同,柳比歇夫做的都是创造性的研究,不但是所在机构要求的,还包括自己忽然有兴趣的。这是为自己工作,不单是为自己赚钱,而且还是为实现自己的兴趣。
    “为自己工作”是柳比歇夫的方法最能打动我的。首先这不是用节约的时间实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为他人所“剥削”;其次很多人像我一样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重点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对其中要点做一下总结。看原书的过程中比较跳跃,与时间管理以及其背后思想无关的部分基本跳过未读了。

    几个概念

    因为我感觉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某种程度和敏捷开发有些像,就和敏捷开发几个概念做一下类比:

  • 工作。这个概念类比于敏捷开发的用户故事,实际为一项需求。不同的是,敏捷开发的用户故事需要在一个迭代内完成,超过一个迭代的叫做史诗,这儿“工作”就不区分了,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中连续的做。
  • 任务。和敏捷开发的任务概念类似。敏捷要求在1天内完成,按柳比歇夫的划分应该在半天内完成。

每日记录

  • 每日记录精度5分钟。这个精度(或者说粗度)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科技当然可以轻松精确到秒,但这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确”上,导致斤斤计较结果是否差了一秒两秒,对工作的专注程度和最后的“统计总结”目标都会失去关注。而5分钟是合适的精度,既不会让工作的时候老是想着会不会忘记计时,也不会对统计的数据有太大影响。
  • 分为I/II两类。这个分类是比较核心的,I类是核心的工作,II类作为I类的调节类工作,包括休息、娱乐或者负担不重、精神投入和产出较少的工作等。在后面还会单独讨论。
  • 每个任务的时间长度并不长。因为作者引用的每日记录不多,其中最短的10分钟,是看《消息报》,最长的3小时20分,是“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考虑到一天连续高效时间(称作“有效时间”或“纯时间”)3~7小时,我认为规划每个任务时间在10分钟到4小时之间。这和敏捷开发的任务划分不谋而合。
  • 自定义了纯时间的单位。这点在书里面说得有些不清楚,说是把一天纯时间算作10小时,分为3个单位或6个0.5单位。10可是不能被3整除的,而且10小时只能算作“毛时间”而不能算作纯时间。从柳比歇夫最高效年份平均纯时间是6个多小时算,结合。纯时间单位似乎是为了简化年报统计用的,除了第七章的统计“中心任务(1968年)”之外,在书中其他地方我也没有发现使用此项的。

每日记录的条目如下:

地点(精确到城市)|日期|工作大类(I/II)|工作子类|任务内容|子任务数量|时长|纯时间单位用量

以原文中的一段进行划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划分为:

地点(精确到城市) 日期 工作大类(I/II) 工作子类 任务内容 子任务数量 时长 纯时间单位用量 任务进度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类 分类昆虫学 画无名袋蛾图 2张 3小时15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类 分类昆虫学 鉴定袋蛾 - 20分 1.0(与上一项合计)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类 附加工作 给斯拉瓦写信 - 2小时45分 0.5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I类 社会工作 植物保护小组开会 2小时25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I类 休息 给伊戈尔写信 - 10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I类 休息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 10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II类 休息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 1小时25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类 分类昆虫学 鉴定袋蛾 - 2小时20分 - 结束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类 分类昆虫学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 - 1小时5分 1.0(与上一项合计)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类 附加工作 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 6页 3小时20分 0.5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类? 路途往返 - - - 0.5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剃胡子 - -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 15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消息报》 - 10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文学报》 - 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 66页 1小时30分 - -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8日 II类 休息 《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 - - -
日期 基本工作(I类)合计
1964年4月7日 6小时20分
1964年4月8日 6小时45分

可以看到柳比歇夫也不是每一项都记了时间, 比如路途往返和剃胡子就没有时间.

关于纯时间

这儿的纯时间就有点儿和其他地方的描述冲突. 似乎1.0/0.5描述的并不是时间, 比如其中路途往返是有点奇怪的, 它算了纯时间, 理论上就应该属于I类, 然而没有写时长也没有计入当日的总时间? 这让我对纯时间是什么意义又有些不太理解了.
另外, 这两日的纯时间合计分别是1.5和2.0, 所以对作者文中描述的10小时分3个纯时间就有疑问了, 似乎最多只能分为2个.
还有, 分类昆虫学在这两日都用了大约3个半小时, 取1.0, 而附加工作写信也有3个小时左右, 却只分配了0.5.
我猜测, 这个1.0/0.5只是当日完成I类工作的重要度划分吧? 重要的是1.0, 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是0.5, 相当于是I类工作的权重值.

月度统计和计划

统计的维度包括:

  • I类工作总时间
  • I类工作日均时间
  • 按工作子类划分的工作时间
  • 按任务划分的工作时间
  • 完成某一任务/工作的总耗时.
  • 完成单项子任务的平均耗时. 如读一页书大约花费多久, 这样可以未来预估读一本书需要多久,或者评估1小时读多少页。
  • 与上月计划对比, 看是否完成工作和任务, 时间是否在计划的10%范围内浮动
    计划包括下月要做什么事情, 花多少时间,以便下月统计中做比较

年度统计和计划

年度基于月度,和月度类似,柳比歇夫可以花上1周时间做年度统计和计划。并归纳总结去年统计和计划的差异,超过10%则要给出原因。

五年总结

每5年对过去的人生做一个时间上的总结.

关于浪费时间

首先, 伟大的人也会浪费时间, 书中说彼得·德拉克(我猜测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让秘书统计自己的时间后,说"不可能!我知道我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过不可能有那么多"。
其次,高效时间每天不超过7小时,其他时间就是来给你“浪费”的。像柳比歇夫,用来刮胡子看电影读报纸,让大脑休息。只是,在“浪费”中,可以选择一些对自己更有意义的。

关于目标

柳比歇夫的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并围绕这个目标著书立说做研究。并围绕目标去精进技艺。柳比歇夫:数学→哲学→生物学→分类法→历史→文学都有涉猎并且做出贡献.
但有不限于这个目标,并不排斥“驰心旁骛”,“不时走入岔道”。自己认为很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去搞研究。作者引用一句谚语: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

工作和休息的顺序

从柳比歇夫的日记来看,似乎每天都是先完成工作才休息的。

关于碎片时间

柳比歇夫也有关于应对碎片时间的方法

  • 散步的时候去捉昆虫
  • 如果短距离(2公里内)就不去等车,而是步行,就当做散步了

I/II类的分类

按书中的说法:

  • I类是中心工作(包括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包括看参考书, 做笔记, 写信)
  • II类包括做学术报告, 讲课, 开学术讨论会, 看文艺作品等.
    我感觉II类是I类的休息时间, 按作者说法是“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在月统计中, I类包括:基本科研、分类昆虫学、附加工作、组织工作等。
    其中基本科研还可以分作分类工作、杂事、校对《xxxx》书籍、数学、看xx学科参考书。
    看xx学科参考书还可以再具体到看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等等。
    另外,作者在第七章总结中提出“第三类”工作,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然而搜索全文也只找到这一处提到第三类工作,无法和柳比歇夫原日记相互印证。
    II类中包括了家务,即各种家庭事项。

关于权威

这个感觉和个人目标有一定关系。作者说“他身上有一种向自己提出问题的需求”,并且“他的可贵,在于他努力做出回答,不怕有错误。他喜欢把学校教学大纲中载入的标准答案撇到一边。”。所以,柳比歇夫提出了问题,质疑权威,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目标。
我和大多数人的问题,可能就在于即使提出了问题(小朋友都会),但怕质疑权威,甚至怕质疑周围群众(因为众口铄金),也就更不敢树立自己的长远目标了。即便树立了,也容易因为权威甚至周围群众的一句话而质疑自己的目标。

时间守则

柳比歇夫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的时间守则,就是不要让别人控制自己的时间,也不要让疲惫降低自己时间的效率。具体如下: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与紧急重要四象限

紧急重要四象限是说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优先处理;长期投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都可以放弃。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看做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对别人重要而不是对自己重要的。不接受紧急的任务,也可以看做是对别人紧急的。两条来看,就是不承担对别人事物的责任,我将此看做“为自己工作”。

标签: none 阅读量: 702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