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急速看了得到版。

这里面讲了个智能商业的新概念,称之为3.0版本商业模式。不得不说,中国人还是特别善于经营新概念的。我们且看看前两个版本:1.0版就是传统商业:工厂生产、线下渠道、门店购买;2.0版就是互联网+,即所谓的电商,工厂生产、线上渠道、线上购买。那3.0又是个什么意思?

说是3个子概念。同时说说我的看法和认为其中的问题。

1.在线化。什么作用呢?从产品上,和用户高效实时互动反馈,这样对产品进一步提供改进意见和方法。从渠道上和广告上,做到精准触达用户。

我的质疑:首先,用户的反馈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他们是用钞票评价产品的好坏。然而,做产品久了都知道,用户的话是不能完全当真的。也就是福特老爷子100年前提出来的:你问用户要什么交通工具,没见过汽车的用户只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在线化可以为产品方向提供灵感,但不能解决对产品的洞察,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设计者自己。网上有一百万个用户反馈,也抵不过一个Elon Musk。

其次,渠道和广告上精准触达用户,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了。然而,完全从自己产品用户去触达新的目标用户是不现实的,否则还要广告干嘛。自己产品用户之外的用户,自己当然无法直接触达,借助广告渠道的所谓精准触达,一方面有价格的问题,是不是比传统的广告更便宜?另一方面有精准性无法验证的问题,由于隐私的关系,广告主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广告具体给了谁,是不是精准、有多少效果就无从谈起。

2.智能化。所有的活给机器干,并且以前机器干不了的,现在也能干。以前自动做批量的、一样的事情,现在还能根据大数据、人工智能做一些个性化调整、推荐、决策。

我的质疑:看了整篇介绍,我更愿意给一个实在一些的名字:自动化。所谓智能化只不过是自动化换了个新鲜的名字,实质上都是减少人工参与、尽可能让机器自动化处理。并且,现在“智能”漫天飞的情况下,能播放或者识别下语音、能用手机控制、能指纹人脸识别什么的都叫智能化,而已经脱离了“减少人工参与、机器自动处理”进而提升生产效率的本意,智能变成了高级玩具而已。

抛开这种为了智能而智能的不良风气,相比以前,自动化现在确实有了新的武器:人工智能,并且更加深入新的领域:自动化学习和决策,姑且叫做自动化2.0。我们确实应该在有条件的时候去拿起2.0的新武器,然而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连1.0,也就是非人工智能的自动化都没有做好,遑论2.0乎。

3.网络化。定义是在“需求端形成网络协同效应”。然后举了滴滴和Uber的反例。举了淘宝作为正面例子。

我的质疑:这个网络化定义怎么看都有些当年乐视提出的“生态化反”的意思。抛开已经挂掉的乐视不说,首先,无论滴滴、UBer还是淘宝,从其规模上来说,对广大中小企业都缺乏参考价值。其次,滴滴和Uber这两个例子正好说明了“网络化”这一点的行业局限性,也就是说“网络化”是很挑行业的,挑的都是用户愿意付诸时间的平台化、赢家通吃的行业。总之,这一点参考价值实在是不大。广大中小企业只能做这些平台企业网络化中的一个点而已,妄图成为一个平台、一个“体”结果是99.999%死的很惨。

总结我从中得到的启发:1. 小心智能的陷阱之外,自动化是毋庸置疑、必须推进的;2. 所有数据在线有其价值,但应考虑其投入产出比,不能认为用户反馈可以替代自己的无能,从而解决一切问题;3. 网络化可能是一个生态化反的神话,应谨慎处之,同时应看到新的平台化趋势和风向,在适宜的时机进入与其共同快速发展。

PS:我认为更有可能看到未来趋势的,是淘宝系以外的企业,可能是拼多多、抖音这样发展地如日中天的企业,也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看到的小不点企业。孙子曰: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所以淘宝之胜,不在现在而在过去。今日能否再胜,未可知也。

标签: none 阅读量: 1434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