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ssky 发布的文章

en 英文
en_US 英文 (美国)
ar 阿拉伯文
ar_AE 阿拉伯文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ar_BH 阿拉伯文 (巴林)
ar_DZ 阿拉伯文 (阿尔及利亚)
ar_EG 阿拉伯文 (埃及)
ar_IQ 阿拉伯文 (伊拉克)
ar_JO 阿拉伯文 (约旦)
ar_KW 阿拉伯文 (科威特)
ar_LB 阿拉伯文 (黎巴嫩)
ar_LY 阿拉伯文 (利比亚)
ar_MA 阿拉伯文 (摩洛哥)
ar_OM 阿拉伯文 (阿曼)
ar_QA 阿拉伯文 (卡塔尔)
ar_SA 阿拉伯文 (沙特阿拉伯)
ar_SD 阿拉伯文 (苏丹)
ar_SY 阿拉伯文 (叙利亚)
ar_TN 阿拉伯文 (突尼斯)
ar_YE 阿拉伯文 (也门)
be 白俄罗斯文
be_BY 白俄罗斯文 (白俄罗斯)
bg 保加利亚文
bg_BG 保加利亚文 (保加利亚)
ca 加泰罗尼亚文
ca_ES 加泰罗尼亚文 (西班牙)
ca_ES_EURO 加泰罗尼亚文 (西班牙,Euro)
cs 捷克文
cs_CZ 捷克文 (捷克共和国)
da 丹麦文
da_DK 丹麦文 (丹麦)
de 德文
de_AT 德文 (奥地利)
de_AT_EURO 德文 (奥地利,Euro)
de_CH 德文 (瑞士)
de_DE 德文 (德国)
de_DE_EURO 德文 (德国,Euro)
de_LU 德文 (卢森堡)
de_LU_EURO 德文 (卢森堡,Euro)
el 希腊文
el_GR 希腊文 (希腊)
en_AU 英文 (澳大利亚)
en_CA 英文 (加拿大)
en_GB 英文 (英国)
en_IE 英文 (爱尔兰)
en_IE_EURO 英文 (爱尔兰,Euro)
en_NZ 英文 (新西兰)
en_ZA 英文 (南非)
es 西班牙文
es_BO 西班牙文 (玻利维亚)
es_AR 西班牙文 (阿根廷)
es_CL 西班牙文 (智利)
es_CO 西班牙文 (哥伦比亚)
es_CR 西班牙文 (哥斯达黎加)
es_DO 西班牙文 (多米尼加共和国)
es_EC 西班牙文 (厄瓜多尔)
es_ES 西班牙文 (西班牙)
es_ES_EURO 西班牙文 (西班牙,Euro)
es_GT 西班牙文 (危地马拉)
es_HN 西班牙文 (洪都拉斯)
es_MX 西班牙文 (墨西哥)
es_NI 西班牙文 (尼加拉瓜)
et 爱沙尼亚文
es_PA 西班牙文 (巴拿马)
es_PE 西班牙文 (秘鲁)
es_PR 西班牙文 (波多黎哥)
es_PY 西班牙文 (巴拉圭)
es_SV 西班牙文 (萨尔瓦多)
es_UY 西班牙文 (乌拉圭)
es_VE 西班牙文 (委内瑞拉)
et_EE 爱沙尼亚文 (爱沙尼亚)
fi 芬兰文
fi_FI 芬兰文 (芬兰)
fi_FI_EURO 芬兰文 (芬兰,Euro)
fr 法文
fr_BE 法文 (比利时)
fr_BE_EURO 法文 (比利时,Euro)
fr_CA 法文 (加拿大)
fr_CH 法文 (瑞士)
fr_FR 法文 (法国)
fr_FR_EURO 法文 (法国,Euro)
fr_LU 法文 (卢森堡)
fr_LU_EURO 法文 (卢森堡,Euro)
hr 克罗地亚文
hr_HR 克罗地亚文 (克罗地亚)
hu 匈牙利文
hu_HU 匈牙利文 (匈牙利)
is 冰岛文
is_IS 冰岛文 (冰岛)
it 意大利文
it_CH 意大利文 (瑞士)
it_IT 意大利文 (意大利)
it_IT_EURO 意大利文 (意大利,Euro)
iw 希伯来文
iw_IL 希伯来文 (以色列)
ja 日文
ja_JP 日文 (日本)
ko 朝鲜文
ko_KR 朝鲜文 (南朝鲜)
lt 立陶宛文
lt_LT 立陶宛文 (立陶宛)
lv 拉托维亚文(列托)
lv_LV 拉托维亚文(列托) (拉脱维亚)
mk 马其顿文
mk_MK 马其顿文 (马其顿王国)
nl 荷兰文
nl_BE 荷兰文 (比利时)
nl_BE_EURO 荷兰文 (比利时,Euro)
nl_NL 荷兰文 (荷兰)
nl_NL_EURO 荷兰文 (荷兰,Euro)
no 挪威文
no_NO 挪威文 (挪威)
no_NO_NY 挪威文 (挪威,Nynorsk)
pl 波兰文
pl_PL 波兰文 (波兰)
pt 葡萄牙文
pt_BR 葡萄牙文 (巴西)
pt_PT 葡萄牙文 (葡萄牙)
pt_PT_EURO 葡萄牙文 (葡萄牙,Euro)
ro 罗马尼亚文
ro_RO 罗马尼亚文 (罗马尼亚)
ru 俄文
ru_RU 俄文 (俄罗斯)
sh 塞波尼斯-克罗地亚文
sh_YU 塞波尼斯-克罗地亚文 (南斯拉夫)
sk 斯洛伐克文
sk_SK 斯洛伐克文 (斯洛伐克)
sl 斯洛文尼亚文
sl_SI 斯洛文尼亚文 (斯洛文尼亚)
sq 阿尔巴尼亚文
sq_AL 阿尔巴尼亚文 (阿尔巴尼亚)
sr 塞尔维亚文
sr_YU 塞尔维亚文 (南斯拉夫)
sv 瑞典文
sv_SE 瑞典文 (瑞典)
th 泰文
th_TH 泰文 (泰国)
tr 土耳其文
tr_TR 土耳其文 (土耳其)
uk 乌克兰文
uk_UA 乌克兰文 (乌克兰)
zh 中文
zh_CN 中文 (中国)
zh_HK 中文 (香港)
zh_TW 中文 (台湾)

运营商|50M每年|100M每年|200M每年|其他
--|--
电信|-|1980(含首年IPTV)|2200(含首年IPTV)|-
联通|-|960(送IPTV,分10月返2个月宽带费)|1440(送IPTV,分10月返2个月宽带费)|无线宽带100M,130每月,计1560每年
移动|600(5012)|720(6012)|-|另有与手机融合套餐
长宽|1080(送3个月)|1188(送3个月)|-|长宽长期套餐便宜,百兆36+3个月为2017元,计620每年
天威|-|1100|-|-
天宝|700|-|-|-
天龙|660|-|-|-

软件产品登记原来已经在两年前取消,下面这种证书以后是看不到了啊。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最早的证书上还有个国徽,深圳的颁发机构是深圳市经贸信息委。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新旧证书中涉及这样几个政策:

据此申请的退税政策(一般纳税人17%退14%)似乎还继续。凭据是: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已废止,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和软件企业认定已取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止10件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第 34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止10件规章的决定》已经2016年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苗圩

2016年5月26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止10件规章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要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有关规章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废止以下10件规章:

一、《使用国际海事卫星系统陆地移动业务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10月23日原邮电部《关于发布<使用国际海事卫星系统陆地移动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邮部〔1995〕722号)公布,根据1997年12月18日原邮电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邮电规章的通知》(邮部〔1997〕1012号)修订)。

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11月14日原邮电部《关于发布<电信终端设备进网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邮部〔1995〕791号)公布,根据1997年12月18日原邮电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邮电规章的通知》(邮部〔1997〕1012号)修订)。

三、《邮电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1996年1月11日原邮电部《关于发布<邮电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的通知》(邮部〔1996〕58号)公布,根据1997年12月18日原邮电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邮电规章的通知》(邮部〔1997〕1012号)修订)。

四、《核出口管制清单》(2001年6月28日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7号公布)。

五、《高楼高塔高山设置无线寻呼发射基站管理规定》(2001年11月19日原信息产业部令第16号公布)。

六、《通信行业统计管理办法》(2002年11月6日原信息产业部令第26号公布)。

七、《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2007年2月8日原信息产业部令第42号公布)。

八、《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办法》(200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号公布)。

九、《软件产品管理办法》(2009年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公布)。

十、《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许可管理办法》(2010年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5号公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据说最好用的OCR工具是ABBYY的,适合于转换很多页面的PDF,不过这家伙收费。
另外Office套件中的OneNote识别效果也很好,只是只能一张一张地识别图片。
免费的看这个链接介绍的不错:Free OCR Software Downloads

其中Free OCR,它使用的是Google维护的OCR开源引擎tesseract,当前在github上star数是16.4K。并且可以从tesseract上下载任一语言的识别引擎。下载下来放到C:\FreeOCR\tessdata中就可以了。
我下载了中文的识别文件有40~50MB,可是使用Free OCR会导致其崩溃...

tesseract对中文的识别似乎不是很好,网上说都需要进行训练,比如这篇:
Tesseract-OCR识别中文与训练字库实例
Windows下Tesseract4.0识别与中文手写字体训练

区块链主流开源技术体系介绍
为什么要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合约
NEO
区块链应用开发入门

区块链可以认为是去中心化的防伪溯源数据库。
去中心化不是分布式,分布式系统往往是由单一组织建立,是中心化的,其目的只是为了提高运算力。而去中心化则是为了不受中心节点的控制。
去中心化后就要解决防伪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能提交内容,其可靠性如何?有没有欺骗?这就涉及到经典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及其产生的拜占庭容错算法。这要求系统可以找出欺骗的内容提交,将正确的内容写入。这是通过共识算法来实现的。
而“链”本身记录了所有的内容,由于链条只能增加而不能修改删除,进一步增强了防伪性。而通过溯源可以查找到变更的过程。
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区块链在不需要中心节点的情况下,使得两两之间的交易可以信任,交易双方在交易后不能单方面篡改交易。这样就解决了很多需要双方互信的场景。
与此同时产生了“智能合约”,也就是双方认可、写入区块链中,可以自动执行的合约。合约一旦确定,任何一方不能单方面毁约。区块链中的用户都有公钥和私钥,分别作为自己的地址和钥匙。双方认可的方式其实就是使用双方私钥签订(相当于签字盖章)合约。

Windows10里面有一个夜灯模式,主要是为了减夜间蓝光,以有利于睡眠,开启的方法在这儿
那么夜灯的亮度应该是多少?
这儿夜灯的概念还需要区分一下。似乎至少有两种夜灯。一种是方便夜间起床找东西的,一种是睡眠期间一直开着的。
关于光有好多个单位,先了解一下。
辐射能量,单位是焦耳(J),是指光发出的能量。
辐射通量,或者叫辐射功率,以瓦特(W)为单位,指的是光本身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能量。
然而光的能量被眼睛看到后,不是所有的都能变成视觉,在不同波长上的同样功率的光,能产生的视觉感觉强度也不一样。人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两种视觉对不同波长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明视觉对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暗视觉对507nm的蓝绿光最敏感。还有一种人不可见的司辰视觉,对480~485nm的蓝光最敏感。
照明界一般以明视觉作为依据。
光强,单位坎德拉(cd),也叫烛光,差不多就是一颗蜡烛的发光强度。
光通量,单位lm(流明),是1烛光在1单位立体角(1sr)上,人所感受到的辐射功率。也就是1lm = 1cd / 1sr。这是从光强来定义的。如果从辐射功率来定义,就是在每一种波长上的可感受辐射功率的叠加。555nm波长1W的辐射通量,引起的明视觉是683lm,这就是照明理论极限了。
照度,

之前公司研究了看板以后,最早使用leangoo,基于看板管理迭代和需求池。在看板方面算是比较强大的了。
同时开发的人管理bug使用的是easybug,简单易用,倒也足够。
后来,还是开发的同事介绍,说腾讯新搞了个tapd,试用了一下,集合看板、需求管理、bug管理、文档管理为一体,一次性替代了leangoo/easybug/石墨的功能,我再加一个画原型的墨刀就搞定一切了。tapd另外还有我没怎么用的迭代(我用看板替代)、故事墙(还是看板替代)、Wiki功能。不过从tapd的开发思想上来说,似乎看板的优先级要低于迭代和故事墙,因为看板的功能还是比不上leangoo的看板,燃尽图这些反而是在迭代功能里的。
另外,个人任务管理用的是wunderlist,主要是够简单。

其他我没怎么用过的,看起来又还不错的工具包括:
redmine,老牌管理工具了。
禅道,国产中被提及最多的工具之一。
JIRA, tapd中有JIRA导入功能,看来有很多借鉴。商业版,要收费
Tower,团队协作工具,有阿里钉钉支持,当然老沈和老张嘛。
teambition, 跟tower差不多,或者说tower跟他差不多?也是团队协作工具

  • 接近于用看板管理各项事务。主操作界面“任务”也是看板式的。
  • “分享”功能其实是共享文档,不过无法发布excel或者md,只能是常规富文本。
  • 支持敏捷,不过是高级功能。包括需求、缺陷、迭代(看起来像看板)、统计功能,需要付费开通。普通的“敏捷开发”模板,核心还是只是一个名叫“任务”的看板而已。
    ClearQuest, IBM的,商业版要付费。
    Bugzilla, mozilla基金会的产品,产品比较老,看起来界面也比较原始,大概能看作是easybug的复杂版?当然mozilla基金会的东西自然是开源免费的了。
    Trac,开源免费,看上去体验比bugzilla稍好些,有wiki、roadmap、timeline、源码管理(这个……还是用git吧...)、任务管理等功能。不过应该还是属于哪个IE的时代的...
    gitlab,能不能说git出品必属精品?至少从界面上来看要现代一些。使用上,和Github看起来很像,同样有代码仓库的管理,issues事务的管理,只是issues除了以列表的方式查看,还可以用看板的方式查看,也能定义标签。不过其思想上貌似是“一切皆issue”,提出的每一个内容,标签上可以归于交互、前端、平台、API甚至是bug、功能等等,但都一切平等都是issue,最后issue都要变为代码合并到版本中去,并且变为closed状态。有点儿大道至简的感觉。另外就是包括CI/CD过程(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自动安排任务进行打包测试、上线。
    另外gitlab还有个snippets功能,有点儿像是论坛,但都是以代码讨论为中心的。不知道有没有自动发布的内容。
    另外,从网上文章来看,github和gitlab最大区别似乎是,后者可以创建免费私人仓库,有一些权限方面的管理。其他都差不多。

今天跟专利公司聊了一下,了解一些申请相关的事情。
发明专利申请看“三性”、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

  • 实用性来说,只要能做出个产品用的就是实用的,一般问题不大;
  • 新颖性呢,也很少在这一点上被驳回,专利公司帮着查也最多是新颖性稍微看一下而已;
  • 创造性,这一点是最多被驳回的理由,可是专利公司又很难把握,一个发明够新颖,但是不是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和其他的发明区分,只能看实审了;
    另外,讲了一下什么是“双申请”。双申请就是一个专利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申请下来快,有保障,发明申请慢,可能会被驳回。但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时,必须先放弃实用新型的授权。这样,一个发明专利的申请过程就变成:双申请->实用新型申请通过->发放实用新型授权书->发明专利初审实审->发明专利授权通过->放弃实用新型授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专利费用

发明专利,根据专利公司的口径,代理费5000,官费的话,如果能申请税减,则为560(估计是按85%减,135+375+50,参见下面的官费明细表),不能申请则为3450(900+2500+50)。
对额外的权利要求,官费会另收,,权利要求超过 10 项的,加收官费 RMB150 元/项;说明书 超过 30 页的,加收官费 RMB50 元/页。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费--费用明细表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会有新颖性的审查代理费,每件1500。

补贴方面:

  • 深圳市进入实审阶段,如果有税减则补贴510,没有则补贴2000;拿到授权再补贴3000.
  • 南山区以前进入实审阶段,会补贴2500,2018年可能改为授权后补贴10000,不在对实审补贴,具体未定。代理公司代办会收取10%费用。

苹果 ARKit

安卓 ARCore

单目相机跟踪

安卓 Tango

需要ToF相机辅助,使用此技术的手机: 联想 Phab 2 Pro,还有华硕Zenfone AR手机。
这个技术2017年上半年发布,可是2018年3月1日就要停了。官网在这儿
官网上说,google将转去做不需要特殊硬件的ARCore。google还特别说了一下华硕的Zenfone AR手机用户,以后会告诉你们这些用tango的怎么转去用ARCore...这个项目就这么悲催了...

微软 Kinect

Kinect For Windows的开发页面
官网页面说明,Kinect硬件已经停产,只是其技术奖用于HoloLens、小娜语音助手、Hello生物面部识别、还有一个上下文感知UI界面。已经在开发Kinect的程序员,微软推荐转移到Intel的RealSense深度相机上去。
Kinect的好处是价格便宜。只要200多,要不在最终买不到前先弄一套。。。
Kinect v1用于 xbox360, v2用于xbox one,v2比v1提升了很多。具体可以看:XBOX之Kinect1与2的区别, 【翻译】Kinect v1和Kinect v2的彻底比较
从技术上来说,V1是以色列的PrimeSense开发的技术,也就是结构光,该公司在2013年被苹果收购,开发了iPhone X的FaceID上用的TrueDepth……悲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V2改用了ToF技术。
所以V2并不兼容V1的SDK……
微软收购了3DV公司,就是做ToF技术的。

intel RealSense深度相机

Intel RealSense主页,这个相机目前价格超贵,淘宝查出来要1000~2000元。
据知乎上的人说,RealSense主要检测上半身,适用于在桌面上使用。估计是为了卖笔记本,哈哈。

ToF 传感器(相机),Time of Flight

深度相机之TOF初探

结构光3D传感器

苹果称之为 TrueDepth,iPhone X前置FaceID解决方案,结构光 3D 传感器
以色列PrimeSense开发,以前也是微软的Kinect的方案提供方。
不过通过github查询到似乎与这家公司有关的另一家独立公司occipital,有卖结构光传感器,单卖379美元,整套499美元,我靠真贵。

参考文章:硬件也敏捷!
硬件的敏捷,主要是在原型阶段,努力做到:

  1. 尽快交付可用件,这时候PCB可能是用开发板做的,也可以为了验证硬件的正确性开发测试固件、软件,而测试固件和软件的开发都可以使用敏捷;
  2. 尽快测试,并尽可能做到可测试,这可以找最终用户或者最接近最终用户的内部团队来做;
  3. 设计时考虑如何测试(TDD),或者尽可能做可以测试的设计;
  4. 划分松耦合的模块很重要,将事情化成小块,有利于每一块的快速迭代;

硬件初创公司制造产品还有哪些障碍?
当"工匠"遭遇工人:需重拾对制造业的敬畏
智能硬件创业有多难?从土曼科技T-Fire手表的跳票说起

[Top 10 questions when using Agile on hardware projects](http://maccherone.com/larry/2010/02/23/top-10-questions-when-using-agile-on-hardware-projects/
能否在硬件项目中应用敏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