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单说《周易》。
最近看到一句话,又是出自易经: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不免又翻原文看了看,找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读了读。这次倒是发现了易经是个怎么回事。易经基本是作者们的观念集合,就跟孔子写的《论语》,老子写的《道德经》其实没两样。因为易经有很多作者,所以也有很多观念,各个还不同。每个作者都是在前一位作者语言的基础上借题发挥。为啥,因为前一位都比当前作者的名气大,名气不大也留不了文字在易经上面啊。这儿有个词叫“托古”,就是借古人的名气说自己想说的话,因为中国人尊重先人和古人,自己说话没那么大影响力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托古。所以易经就是一层一层的借题发挥、托古作文。
想了想,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人喜欢借题发挥。基督教编圣经,就非把犹太教的圣经编在前面,伊斯兰教也是。佛教也是装了不少印度教的思想和故事。
为什么易经是六书之一?因为里面有孔夫子借题发挥的部分。自然是要好好读读。
易经的卦,本来是占卜来用的。64卦也就是2的6次方,只不过是从0~63的一组随机数而已。对着这一组随机数挨个讲出一些天纲人常的道理来,使人在迷茫的时候有个方向。人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至少得有一个方向坚持去做,做了就有一个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好结果可以继续,坏结果可以调整,大不了再卜一卦。而不做就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占卜给出一个方向,坚持去做总有结果。那么究竟给什么方向,讲什么道理呢?毕竟是占卜结论随机的。所以,讲的道理近乎真理,给的方向总能给出解释。并且最早在乌龟壳上占卜,写个字费劲,言简意赅到可以借题随意发挥。这就奠定了易经的最早作者版本。这儿,按照传说,六十四卦的符号是伏羲所做,卦辞是周文王姬昌所撰。伏羲据百度所说,是公元前7774年生,姬昌是1152年生,中间差了6000多年。我大胆猜测,说伏羲作八卦八成也是姬昌托古。
后来,64条道理不足以说明思想了,姬昌的儿子周公姬旦(跟鸡蛋发音一样)

标签: none 阅读量: 1621

添加新评论